一起来了解关于白内障的问题
Question 1.
白内障是怎么来的?为啥它能让我看不清?
Question 2.
可以吃药或点眼药水治疗吗?
Question 3.
要等到白内障“熟”了才能做手术?
Question 4.
白内障割了,还要放镜片到眼睛里?
从这4个问题入手,我们来全面认识白内障吧!
Part 1. 眼球的结构是怎样的?
眼球的结构复杂、精巧,我们把它类比成一个高级的照相机。
角膜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黑眼球”,但我们说的黑不是它真的黑,它是类似半球状的透明组织,覆盖在眼球最前端,被看到的“黑”的是眼球里面深色组织。角膜构成“照相机”的第一个元件——定焦镜头。
眼球内部,是透明、循环的液态环境。这种环境保证光线能在眼球内流转。
瞳孔就是随光线强弱而放大缩小的光圈,和照相机的光圈异曲同工。晶状体是躲在瞳孔后前后双凸的透镜,富有弹性而透明,它相当于照相机的变焦镜头,具有透光+屈光的作用。光线经过这些部件,最终在视网膜成像,视网膜就是照相机的底片。
一些情况会导致晶状体由透明变混浊,变成白色或者褐色,就是白内障,“一叶可障目”,白内障也阻碍光线到达视网膜,就像眼内遮上了一层帘子,这时就会表现出视物模糊甚至失明。
Q1.白内障是怎么来的?为啥它能让我看不清?
answer 1.来看看这个吧
当晶状体变混浊,就会阻碍光线进入眼球在视网膜成像
Part2.白内障是怎样治疗的?
手术是唯一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在我国,古老的针拨术(金针拨障术)已退出历史舞台。
1975年伟大领袖毛主席接受白内障针拨术
上世纪80年代的白内障囊内摘除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已极少应用。
诞生于70年代前后,在90年代初引入我国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逐渐成为现代白内障手术的经典手术方式。在角膜边缘做一个小切口以进入眼球,使用超声波分解和去除白内障,然后植入人工晶状体,以恢复视力。
近年来,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逐渐应用广泛。飞秒激光制作角膜切口、在囊袋上制作圆形开口、将白内障切割成较小的碎片,这些替代手工的方式,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安全性。
Tips 1.
目前尚无临床有效的药物能够治疗或预防白内障。
Tips 2.
人工晶体植入术并不是独立的手术方式,而是白内障摘除术后进行的。人工晶状体替代自身晶状体,承担透光+屈光的作用。
所以,答案到底是?
Q2.可以吃药或点眼药水治疗吗?
answer 2.并不能
有研究证明均衡饮食;佩戴太阳镜防止过度暴露于紫外线辐射;如果患有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可以避免白内障过早出现。
Q3.要等到白内障“熟”了才能做手术?
answer 3.并不是
曾经的手术方式,如白内障囊内摘除,需要等晶状体“熟”了变硬了,做一个较大的切口,将白内障“娩”出,随着超声乳化技术的发展,这种手术方式已被淘汰。所以,现在已不存在白内障“熟”了才做手术的说法。
Q4.白内障割了,还要放镜片到眼睛里?
answer 4.是的
这一步就是人工晶体植入术。晶状体具有折射光线的作用,相当于约+19D的凸透镜,无晶状体眼就是高度远视眼,白内障摘除术后需要植入一枚人工晶状体替代自身晶状体的功能,才能将光线清晰地聚焦在视网膜上。为了提升视觉效果,目前双焦点、多焦点、及叠加散光纠正的人工晶体已被广泛应用。
扩展阅读:
哪些因素会导致白内障?
根据病因分类:1.老年性白内障最多见,占白内障病人的80%以上,多在50岁以上老年人中发病,它是晶状体的老化。2.先天性白内障是由遗传因素或者妊娠早期母亲感染病毒或药物中毒所引起的晶状体混浊。3.外伤性白内障,一些严重的眼球外伤,如眼球穿通伤、眼部爆炸伤、眼部电击伤等可以引起晶状体损伤导致白内障出现。4.并发性白内障,因眼病引起的晶状体混浊称为并发性白内障。如眼部葡萄膜炎、高度近视、青光眼等。5.代谢性白内障,因全身病如糖尿病、低钙血症等均可并发白内障。6.药物及中毒性及放射性白内障,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缩瞳剂等可导致白内障,长期大剂量接触红外线、电离辐射、微波等均可导致晶状体混浊出现白内障。
另外,我国老年人白内障的发病率非常高,60岁以上有75%的发病率。70岁以上有80%的发病率,80岁以上发病率高达90%。
几种不同类型白内障的常见表现
参考文献
1.National Guideline Alliance. Cataracts in Adults: Management. London, UK: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 (UK); 2017.
2.Nagy ZZ, Dunai A, Kranitz K, et al. Evaluation of 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and manual clear corneal incisions and their effect on surgically induced astigmatism and higher-order aberrations. J Refract Surg. 2014;30:522–525.
3. Maria Vittoria Cicinelli, MD, John C Buchan, MD, Maneck Nicholson, MD, et al. Cataracts. The LANCET. 2023; 401(10374): 377-389.
审核:金 玲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眼科)
供稿:郝晓宁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眼科)